11月29日,已有20多年贺兰砚雕刻创作经历的37岁民间艺人蒋喜文,一大早就泡在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实用工艺美术系贺兰砚制作工艺专业班的教室里,指导学生进行贺兰砚雕刻。
“宁夏贺兰砚急需培养人才,否则后继无人。”蒋喜文深有感触地说,自己招不到徒弟,从业20年来始终是一个人的小作坊式生产,目前平均每月雕刻贺兰砚作品两到三件,纯利润近万元,经常有经销商把定金送上门要求定制,但苦于没有帮手,只能婉拒。
蒋喜文的经历折射出宁夏贺兰砚制作的现状:市场需求量大,每年需求价值达1000多万元,但从业人员少,不足200人,其中大部分涉足销售领域,生产企业10个人以下的不到10家,10人以上的2到3家,人员普遍不稳定,且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传统工匠。文化艺术素质高、有创意、善研发的人才稀缺,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题材雷同、品质不高、缺乏创新和艺术的美感。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突出矛盾呼唤宁夏急需培养自己的贺兰砚创作人才。
宁夏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刘阿宝,曾创办专销贺兰砚的工艺品公司,后深感宁夏贺兰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人才问题,于不惑之年关掉经营多年的公司赴京学习。2009年,在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实用工艺美术系开办以贺兰砚雕刻为核心课程的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第一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搬进宁夏大中专院校的课堂。
这是宁夏大中专院校第一个贺兰砚制作工艺专业班,开办时招收了20名学生,其中12人坚持了下来,其他人相继转到本校实用工艺美术其他专业学习。刘阿宝表示,贺兰石雕刻从业者被认为是民间工匠,工作环境欠佳,学生中艺术素质高、有天赋、能静下心来从事贺兰砚作品研发、雕刻的学生就更少了。刘阿宝认为,在贺兰砚方面作出成绩的,同样也能成为工艺美术大师。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http://nxrb.nxnews.net/html/2011-11/30/content_78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