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宁职招生>>正文
严冰在2006年春季开放教育试点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01-16 11:00  

中央电大目前通常每年召开两次开放教育试点招生工作会议。上半年召开秋季招生工作会,采取传统会议方式,也就是面对面的方式,会期3天左右,参加的是省级电大主管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下半年召开春季招生工作会,采取远程会议方式,会议时间也就2小时左右,参加者扩展到试点教学点的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今年上半年的招生工作会是5月在湖北宜昌召开的,会议内容比以往的招生工作会有所扩大,除总结和部署招生工作外,研讨的问题还涉及到办学指导思想、招生工作方针、相关教学工作安排以及专业建设、教学点建设等等,中央电大初步考虑今后要保持和完善这样的做法。下半年以远程方式召开的招生工作会议,主要还是总结和部署招生工作。 刚才中央电大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总结了2005年秋季招生工作,对2006年春季招生工作作了安排,通报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05年秋季招生工作情况和2006年春季招生工作安排,并简要通报了毕业证书审核、发放工作的有关情况。我简要地谈3个问题,供各位校长、各位同仁在工作中参考。 第一个问题,要正确处理扩大规模和保证质量的关系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是不能说已经解决得很好了。去年年底以来,教育部多次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将前一阶段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并强调这是“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年初召开的2005年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会议,也提出“要认真把握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节奏,将高等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从规模扩张转移到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上”。其实,教育部几年前就提出要“把握节奏”,但实际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复杂的。正像一位教育部老领导所说的那样,“重数量轻质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是个顽症,我们已经为之付出了和将继续付出沉重的代价,在其他方面如此,教育也是如此”。人们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兴奋点事实上却往往只是在扩大规模。 我们研究电大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同样必须明确这样的教育发展观:规模的扩大是发展,质量的提高也是发展,而且可以说是更重要的发展。电大这几年通过实施开放教育试点,较大幅度地扩充办学规模之后,同样必须把发展的重点由扩张“外延”转向充实“内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远程开放教育的巨大价值首先在于“规模运行的潜力”,讲求的是规模效益,低成本和高效益是以大规模为前提的,所以我们说电大的优势首先是“大”的优势。但开放教育同样必须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当前特别要重视处理好扩大规模和保证质量的关系,试点工作要从以往注重规模发展,转移到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花大力气落实教学过程,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试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今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电大教学工作会议上已经以此为主题进行了研究,中央电大也已经印发了会议纪要。这里只强调两点,希望能够引起特别的重视: 一是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应该匹配。我在教学工作会议上谈到,一些省级电大特别是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教学与管理的能力和办学规模、层次不相匹配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尤其是专业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实践教学条件差距较大,队伍的数量、结构、素质还不能真正适应试点要求。这里面还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过以往我们谈不平衡,较多地是谈办学条件,随着试点的深入开展,今后应该更多更好地关注教学、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不平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和教学质量的不平衡,这些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发展不平衡。 二是规范教学管理,要强化系统意识,协调运作。正像吴启迪副部长所指出的那样,电大是系统办学,教学工作是通过各级电大按照职责分工协调运作、共同完成的,管理的跨度和难度都比较大,要认真研究和及时解决因此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中央电大必须切实承担起责任,各省级电大对于教学质量也同样负有重要责任。于校长也指出,系统办学是个优势,但是系统运作环节多,如果运作不好,信息衰减,管理规章制度执行起来走样,有可能成为劣势。从中央电大到省级电大,到分校和教学点,我们都要有系统运作的大局观,要按照试点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保证教学质量。 开放教育试点已经进入总结性评估阶段。试点对于电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试点包括总结性评估再重要,也只是电大改革和发展进程的一个特定阶段,或者可以反过来说,试点的重要意义只有放在电大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来考察,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试点的意义首先在于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评估的指导思想也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审视近几年开放教育的进展,应该看到较多地还是属于“量的扩张”的范畴,或者可以说“内涵”的提升明显滞后于“外延”的扩张。评估的重点是模式探索,关键是质量保证。评估指标体系涵盖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许多要素,评估实际上首先是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对于省级电大的评估正在进行,我们当然要重视评估的结果,但评估的过程可能更加值得重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和试点的要求以及总结性评估的初衷恐怕是相悖的。简要地说,总结性评估最重要的,一是总结、巩固和发展试点成果,二是发现、研究和解决存在问题。当然,在评估过程中各种短期行为不可能避免,关键还是要着眼于发展的需要,把短期行为和长期效应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关注长期效应,把短期行为转化为长期效应,把试点以及总结性评估的特定要求转化为“常态”。 第二个问题,要正确认识社会教育需求变化和招生形势 上世纪末,由于高校扩大招生,许多高校开展远程教育试点,还有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不少人对于电大的发展前景包括招生预期曾一度陷于悲观。但这些年全国电大总体上应该说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电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连续数年保持在200万人以上,特别是开放教育试点启动以来,累计招生已经超过了300万人。今年秋季试点招生注册学生356150人,创单季招生历史新高。加上春季招生280364人,2005年全年开放教育试点招生总数为636514人,亦创试点启动以来年度招生历史最高水平。今年年初,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再鉴于有些试点教学点出现的问题,中央电大提出要适当控制试点发展规模,具体说要将注册学生控制在40万人左右,结果超出将近60%。 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社会教育需求变化和招生形势要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今年秋季招生形势总体是好的,具体原因各地不同。概括地说,一是社会教育需求旺盛,而开放教育这种形式确实受到了求学者特别是从业人员的欢迎,通过几年的试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总体上初步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经过全国电大几年的努力,试点在不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提高,综合办学实力有了明显提升,对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增强,在招生中当然也得到了体现。三是近几年来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向下延伸的措施取得了成效,基层教学点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包括去年以来进行的教学点全面清理及专项清理工作,对于加强教学点建设和提高办学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教学点的布局较以往也渐趋合理;四是各地电大的招生能力和招生工作水平在新的形势下也有了新的提高。记得几年前曾经有个高校网络学院院长,在谈到为什么要和地方电大合作,在地方电大设教学点的时候说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而电大的优势在他看来首先是“掌握着大批的生源”,这话显然是不全面的,但细想起来也有一些道理。当然,在愈演愈烈的生源大战中,特别是在无序竞争的情况下,各级电大特别是基层电大在试点招生中作出了巨大努力。 有些地方电大也进行了分析。我刚刚看到北京日报发表的一篇报道,题目是《北京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一路攀升的启示》。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今年秋季共录取新生13673人,全年招生23847人,创近年来的招生人数最高纪录。报道分析有5个原因:教学点布局合理、专业开设适应社会需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服务、结合工作实际的毕业设计。名地的情况差别很大,作些相关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这次招生也反映出许多亟待研究的问题,刚才中央电大招生办公室在通报招生情况时作了简要分析。一是专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前更加明显;二是对于不断增长和变化中的社会教育需求和社会成员学习需求,在许多方面暴露出新的不适应;三是在向下延伸的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或者反过来说,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快延伸的进程,有不少难题;四是部分地区办学规模增长超出了办学条件承受能力,违规设点办学虽然得到了有力抑制,但有些地方问题还比较严重。分析招生情况,从电大内部讲,可能不平衡、不适应这两点最突出;而从外部环境讲,最值得注意的,可能是无序竞争和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我们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并不成熟的教育市场。 对于今后的招生预期,现在有些比较悲观的看法,有些地方也确实出现了明显下滑的势头。招生规模不可能始终保持扩张的势头,有些起伏变化也是正常的。我们确实应该有危机感,但盲目乐观或者盲目悲观同样是有害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社会教育需求看成静态的东西。开放办学的要义,在于为尽可能多的有学习需求和相应学习能力的人提供接受具有较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电大的独特作用首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特别是缓解在教育跨越式发展中日趋尖锐的“公平显失的供求结构矛盾”,进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随着中国社会变革及教育发展进程,社会教育需求和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总体上必然呈持续增长态势,关键在于电大有无能力适应、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中的需求,或者更具体地说,取决于电大教育能否不断地增强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加及时、便捷和有效的教育服务。教育需求的持续增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有教育体制的改革,都将为开放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方针,我们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必须做,也有很多课题有待研究,很多难题有待解决。比如当前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点,一是向农村、基层延伸,二是与行业、企业合作,可以说都是战略性的措施,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总体而言,电大近年来的招生形势还是比较好的,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同样面临着教育领域的激烈竞争,招生工作也必须时刻准备应对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挑战。招生工作能力和招生管理水平,也可以说是电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前几次的招生工作会议上谈到过,招生的情况实际上直接反映出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理念,对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可以说是一次综合检验,也是社会、特别是求学者对于试点、对于电大品牌认可程度的“晴雨表”。我们所进行的模式探索以及围绕模式探索进行的各项改革,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的实际需求,首先会在招生中得到反馈。招生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并不只取决于招生工作本身,但招生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无疑应该是个“核心指标”,而且招生工作还可以能动地作用于试点的全局和全过程。比如通过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和研究结果,促使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教学与管理工作,甚至调整学校的发展战略。 至于适应需求的问题,一般比较容易想到的是调整或者说增设专业,这里面可能有些认识上的误区。当然,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是适应需求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央电大正在花大力气推进这项工作,但适应需求更是个全方位的要求,对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进行研究。如果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学习者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特别是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水平上不去,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学习者中口碑不好,社会满意度低,招生工作抓得再紧,恐怕也是治标不治本。大家都在说要打造品牌,这是个系统工程。品牌要得到社会特别是求学者认可才行,如果将来有相当比例的人在其职业生涯和人生历程的某个阶段想要学习,首先想到电大看看有没有提供合适的课程、专业或者培训项目,电大的品牌也就树起来了。从目前的情况看,从中央电大到省级电大,到分校和教学点,都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我今天上午刚刚看到南方某个中心城市电大一位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邮件,对学校不能提供足够的网上学习资源,对他的要求又推诿、搪塞表示强烈不满,指责招生时的宣传是“虚假承诺”,因此“愤怒声讨”电大校长。值得注意的是他表扬了同一学校的会计专业,他就是在同一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后觉得不错,才又报读英语专业的。我还没有核实这份邮件,但邮件所反映出的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还有,大家都希望中央电大在招生方面多争取和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我在几次招生会上都谈到,中央电大当然会继续努力,适时推出新的改革措施,包括争取新的政策支持。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试点的深入开展,对于相关政策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弱,总靠政策拉动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靠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将越来越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开放教育的发展需要好的政策环境和新的政策措施,但不能过多指望政策拉动甚至政策保护。最近,教育部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电大关于实施教师网联计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工作意见教师》,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能够重视利用电大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电大系统在构建我国灵活开放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开展现代远程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这当然是好事,但要把好事做好并不容易。如果因为在政策层面上明确了电大在实施教师网联计划中的任务,而忽视了电大目前在教师教育方面有待解决的那些问题,包括办学条件、教学模式等等方面的不适应,还有封闭的心态和机制,这些问题反而可能会被掩盖起来,电大在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中最终还会失去位置和机会。 第三,要提高试点招生工作管理水平,把好入口关 高校办学,有两个环节如果出了问题,最容易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个是考试,再一个就是招生了。招生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开放教育试点而言,我们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际上都是从招生工作开始的。同时,招生工作又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能不能做好招生工作,是各种因素彼此联系和交互作用的结果。各试点电大应该进一步提高对试点和试点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地位的认识,了解试点的进程,理解试点的内涵,按照试点的要求研究和实施招生工作。 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电大教学工作会议把提高试点招生工作管理水平,把好入口关作为“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希望各试点电大和教学点严格执行中央电大关于试点招生工作的规定,按照中央电大批准的招生方案开展招生工作。对于招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省级电大要加大对试点教学点招生工作流程的规范和检查力度,对试点教学点的违规招生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视其情节做出相应处理。招生中出现的问题,不但会给所在学校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给整个试点工作和电大教育的社会形象造成损害。各试点电大和教学点都要有全局观念,在招生工作中努力维护试点和电大的声誉。具体的要求,刚才他们都讲到了,包括招生宣传、入学资格审核、入学水平测试、入学教育,还有补修课程教学等等,都有提高水平和狠抓落实的问题。 这里我只作一点补充。招生是个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比较容易较多地从操作层面考虑和解决问题。应该把招生工作及其管理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招生工作中要密切关注、及时研究社会需求和各种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变化,以及试点工作包括招生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些需求变化。随着试点的深入开展,招生工作肯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新课题,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些新课题,提高招生工作对于整个试点工作进程的适应性。比如“课程开放”恐怕是试点的方向,如果全面推开,招生工作将面临许多重大调整;正在部分地方电大进行的“两随”(随时接受学生注册入学,学生随时注册学习课程)先期试点,这些学校的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应该说是走在前列的,但在“两随”试点中也暴露出许多不适应,如果加上随时考试,可能有更多的问题,当然先期试点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还有我们正在研究改革电大现行的学期划分,招生管理自然是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最后,与招生工作有关,借这个机会说说公共服务体系的问题。最近,有些省市电大的同志反映,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为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提供招生服务冲击了开放教育招生,我就此作了些初步调查分析。这里,简要通报一些相关情况,仅供参考。 概略统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在读学生总体规模现在大约300万人,电大开放教育占60%左右,其他67所高校远程教育学院占40%左右。67所试点高校远程教育学院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学习中心已超过3000个,与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的数量大体持平。高校远程教育学院的学习中心目前有三种类型,即学院自建、合作共建(地方电大占了较大比例)、依托公共服务体系。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前几年主要是进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再加上学习中心备案政策限制等各种复杂原因,在其中所占的份额是比较低的。截至目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合作高校只有21所,而且这些高校大多是几种类型学习中心并存的。其中启动招生的合作高校只有15所,通过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及学习中心招收的学生累计不到6万人,约占整个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在读学生总数的1/50,67所高校远程教育学院在读学生总数的1/20,相当于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在读学生总数1/30。 ----浙江省。据浙江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目前有60所试点高校在浙江设点招生,共设立学习中心400多个,招生总规模累计约12万人,与开放教育试点招生规模13万人基本持平。在浙江设立的奥鹏学习中心只有20多个,为合作试点高校招生总规模不到4000人。 ----黑龙江省。据黑龙江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目前有31所试点高校在浙江设点招生,共设立学习中心124个,招生总规模累计约2万人;开放教育试点招生总规模约7万人。在黑龙江设立的奥鹏学习中心只有20多个,为合作试点高校招生总规模不到1000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统计数据,目前有42所试点高校在广西设点招生,共设立学习中心200多个,招生总规模累计约2.5万人(其中1.5万人为广西电大与其他高校直接合作招生),超过开放教育2万人的总规模。在广西设立的奥鹏学习中心只有20多个,为合作试点高校招生总规模不到2000人。 这些情况表明,高校远程教育试点近些年来发展很快,的确对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招生造成了强有力的影响。但目前这种影响主要还不是来自于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具体说目前还不是来自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试点高校主要还是自行设点或者与有关机构合作设点招生,其中不少设在各地电大,包括通过与省级电大相关部门合作在当地电大系统设点招生,招生数远远超过了奥鹏学习中心。此外,也有些高校是通过国家培训网、弘成科技(中华学习网)等目前尚未经由教育部批准的公共服务机构设点招生的。像弘成科技,为试点高校提供服务的学生数,据说比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还要多。 但这确实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尽管电大公共服务体系现在还没有对开放教育试点招生造成明显影响,但这并不等于说今后不会造成冲击,可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问题在于,是不是电大不搞公共服务体系就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或者说可以规避这样的冲击呢?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社会教育需求和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多样化,还有远程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看来是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建立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国家在发展战略层面上的政策选择和教育市场的必然产物。而且,今后的公共服务体系肯定不可能只是电大一家,事实上,教育部把这项任务交给电大,也只是让电大作先期试点。教育部注意到电大作为国家教育资源有可能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当然也给了电大一个政策保护期,但这绝不是像有人批评的那样是让电大独家垄断。这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后,教育部正在起草《关于举办远程高等学历教育审批暂行办法》。据分析,按照这个办法,普通高校举办远程教育会逐步放开,预料很快会有更多普通高校加入远程教育的行列,电大开放教育招生肯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而且,教育部已多次明确表示,未来会有第二家、第三家乃至更多的公共服务体系出现,有些企业和行业系统正在通过各种途径谋求建立新的全国性的公共服务体系,对电大的客观上的政策保护期很快就会过去。也就是说,电大的公共服务体系如果搞不好,最后的机会未必是电大的。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电大的发展规划,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是电大的三项主要任务之一,或者可以说,电大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骨干作用,具体体现为办学和服务两大功能作用。对此,我们恐怕还是应该要有“战略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多从发展战略的层面上认识并认真研究相关问题。首先,当然还是要提升电大自身的办学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又是处理好办学和服务两者的关系,在两者的良性互动中为电大的发展找到新的生长点。实事求是地说,这几年推进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但过程并不顺利,在不少方面离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在一些重要问题上长期难以形成共识,当然也很难形成合力。有些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解决,包括如何理顺各种关系,中央电大也还在进行探索。在有些方面,我们确实已经贻误了时机,很有可能造成某种程度的被动。 教育部、科技部等正在筹划,准备围绕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业,启动“数字化学习港和终身教育体系示范工程”。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已经作为一个国家示范项目被列入其中,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1000个以上的示范性学习中心,覆盖全国城乡,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军营。配合这个示范工程,教育部准备启动一个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由浙江大学和中央电大牵头,在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框架下及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服务平台上,探索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和转移、学历与非学历打通的机制和制度、措施,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这对于电大是个新的机遇又是个新的挑战,有许多课题需要尽快研究解决。 中央电大正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近期可能要开个小范围的研讨会,如有必要,还将起草一个意见。明年原打算开个全国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考虑到整个工作安排,打算列为明年3月召开的全国电大党委书记、校长座谈会的议程。今天不具体讲了。 我就讲这3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研究和参考,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试点招生工作很辛苦,工作压力大,强度也高,而且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开放教育试点规模持续增长,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各地电大负责招生工作的同志功不可没,这里我再次代表中央电大表示慰问和感谢。最后祝各位校长、各位同仁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上一条:赵建宁在2006年春全区电大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下一条:2006年招生计划 本科生增30万研究生增3万
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地址:银川市西夏区文萃路宁夏职业教育园区
E-mail:xsc@nxtvu.edu.cn 电话:0951-2135023 2135053 2135061
版权所有: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